• 156-1758-1081
  • 9:00 - 18:00

内容详情

限电引发!辽宁一企业因限电发生煤气泄漏,23人中毒送医!双控对我们还有哪些影响?

发表于:2021年09月30日

从辽阳市委宣传部了解到,9月24日,辽宁澎辉铸业有限公司因突发限电,导致排风系统停运,发生高炉煤气中毒事故。

事故中,共有23人送至辽阳市中心医院救治。截至27日,23人仍在医院接受观察治疗,暂无生命危险。

近日,国内多地能耗双控亮起“红灯”,在距离年终“大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被工信部“点名”的地区陆续采取措施,力求尽快改善能耗问题。江苏、广东、浙江等化工大省更是重拳出击,对数千家企业采取了停产、停电等措施,让当地企业顿感措手不及。为何会限电停产?它将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多省份拉闸停电限产
近期云南、江苏、青海、宁夏、广西、广东、四川、河南、重庆、内蒙古、河南等多地开始对能耗双控目标开展限电控能耗举措。限电限产已经从中西部地区,逐渐向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蔓延。

四川:暂停非必要性生产、照明、办公负荷。
河南:部分加工企业限电三周以上。
重庆:部分工厂8月初限电停产。
内蒙古:严格控制企业限电时间,电价上浮不超过10%。
青海:发布限电预警,限电范围继续扩大。
宁夏:高耗能企业停限产一个月。
陕西限电至年底:陕西榆林市发改委发布能耗双控目标,要求9-12月,新建成“两高”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本年度新建已投产的“两高”项目在上月产量基础上限产60%,其他“两高”企业实施降低生产线运行负荷、停运矿热炉限产等措施,确保9月份减产50%。
云南:已开展两轮限电,后续将持续加码。工业硅企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9-12月黄磷生产线月均产量不得超过2021年8月份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
广西:广西出台了新的双控措施,要求从9月份开始,对电解铝、氧化铝、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实行限产,并给出了明确的减产标准。
山东能耗双控,每日缺电9小时:据日照供电公司预警公告显示,山东全省煤炭供应不足,日照每日存10-20万千瓦用电缺口,主要发生时段在15:00-24:00,缺点时间延续至9月,限电措施启动。
江苏:9月初江苏省工信厅会议指示要对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涵盖全省323家年综合能耗5万吨以上企业和29家“两高”项目企业的专项节能监察行动全面展开。印染集聚区发布停产通知,超1000家企业“开二停二”。
浙江:对辖区内重点用能企业实行用电降负荷,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停产,预计将停产至9月30日。
安徽电力存250万千瓦缺口,全省有序用电:安徽全省能源保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全省将出现电力供需缺口,9月22日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3600万千瓦,电力供需平衡存在约250万千万缺口,供需形势十分紧张。决定于9月22日起启动全省有序用电方案。
广东:广东电网表示,自9月16日起执行“开二停五”用电方案,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实现错峰轮休,错峰日只保留保安用电负荷,保安负荷在总负荷的15%以下!
多家公司公告停产减产
受双控政策影响,各企业纷纷发布停产减产公告。
9月24日利民股份公告,全资子公司利民化学为配合地区“能耗双控”的要求实施临时停产。
9月23日午间,锦鸡股份公告称,近日,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接上级政府部门 “能耗双控”要求,建议园区相关企业实施“临时停产”和“临时限产”等措施。公司积极配合,对地处园区的全资子公司锦云染料和锦汇化工自9月22日起实施临时限产。
当晚,南京化纤发布公告称,受江苏省电力供应紧张影响,全资子公司江苏金羚纤维素纤维有限公司自9月22日起临时停产,预计10月上旬恢复生产。
9月22日,迎丰股份公告称,为缓解煤炭库存状况,保障供热、用热企业安全有序生产,公司于9月22-23日临时停产。
此外还有晨化股份、红宝丽、西大门、天原股份、*st澄星等数10家上市公司发布旗下子公司因“能耗双控”停产、限产的相关事宜。
拉闸停电、限产停工的原因
1.缺煤缺电
拉闸限电实质上是缺煤缺电,全国煤炭产量较2019年几乎没有新增,而发电量却在上升,北港库存、各电厂煤炭库存都肉眼可见的显著下降。缺煤的原因如下:
(1)前期煤炭供给侧改革,关了一批有安全问题的小煤矿和露天煤矿,没有上大型煤矿,在今年煤炭需求向好背景下,煤炭供应吃紧;
(2)今年出口形势很好,轻工企业和低端制造业的用电量加大,电厂是耗煤大户,煤价过高,加大了电厂生产成本,电厂提产动力不足;
(3)今年煤炭进口由澳大利亚改为向其他国家进口,进口煤价大幅提高,世界煤炭价格也居高不下。
2.为什么不扩大煤炭供应,反而要限电呢?
事实上,2021年的发电总量并不低。上半年,我国总发电量是38717亿千瓦时,是美国的两倍。同时,我国今年的外贸增长极快。
海关总署最近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连续15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进一步呈现稳中加固态势。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比2019年同期增长22.8%。

这是由于国外受疫情影响,没有办法正常生产,我国的生产任务由此加重,可以说2020年全年乃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几乎以一己之力保证了全球商品供应,因此我国外贸非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比2019年进出口数据还要好得多。
出口增加,需要的原材料也就增加,大宗商品进口需求猛增,2020年底以来钢材大幅度涨价就是铁矿石和铁精粉大福涨价造成的。制造业主要生产资料一个是原材料,一个就是电力,生产任务加重的同时我国的电量需求持续增大。
说回为何不扩大煤炭供应,反而要限电呢?
一边,是发电需求大,然而发电成本也加大。
今年以来,国内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动力煤价格淡季不淡,煤价大幅上扬并维持高位运行。煤炭价格高企难跌,煤电企业产销成本严重倒挂,经营压力凸显。根据中电联数据显示,大型发电集团标煤单价同比上涨50.5%,而电价基本保持不变,煤电企业亏损面明显扩大,煤电板块整体亏损。
据测算,电厂每发一度电,亏损就会超过0.1元,发1亿度电就会亏损1千万,对于那些大型发电企业来说,每个月亏损超过1亿元。一边是煤炭价格高企不下,一边是电价浮动价格受控,电厂很难通过提高上网电价平衡成本,因此有的电厂宁可少发甚至不发电。
另外,海外疫情的增量订单带来的高需求,是不可持续的。国内因为解决增量订单而增加的产能,会在未来成为压垮大量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有从源头限制了产能,让部分下游企业无法盲目扩张,才能在未来订单危机到来的时候,真正的保护到下游。
另一边,是实现完成产业转型的要求刻不容缓。
我国要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要供给侧改革,除了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有环保的需求,还有个重要的目的——实现产业转型,既从传统的能源生产转向新兴节能生产为主。最近几年的我国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只是从去年开始,由于疫情,高需求下我国高能耗产品生产任务加重。
随疫情肆虐,全球制造业凝滞,大量制造业订单回流大陆。
但当下制造业的问题是原材料的定价权被国际资本掌控,一路暴涨,成品的定价权却陷入产能扩张的内耗,竞相杀价。
此时此刻,唯一的办法就是限产,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产业链的地位和议价权。
此外,我们国家未来很长时间都需要高效率的产能,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增加才是未来的主导趋势,当前国内很多传统领域的企业大概率都是靠互相压价生存,这样对于我国总体的竞争力不利。新项目都是按照一定比例由落后产能置换而成,而从技术环节来看,大幅降低传统行业的能耗与碳排放,要依靠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和装置改造。短期内,为了完成我国产业转型定下的目标,我国不能简单的扩大煤炭供应,停电限产是传统行业实现能耗双控指标的主要路径。
此外,预防通胀风险不容忽视。
美国超额印了很多美元,这些美元不会凭空消失,他们来中国了。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卖到美国,换回美元。但这些美元在中国是不能花的,得换成人民币。
中国企业从美国赚回来多少美元,中国央行就要兑换与之相当的人民币。结果就是,人民币越来越多。美国的大水漫灌,都灌入中国的流通市场。
再加上,国际资本疯狂炒作大宗商品,铜铁粮油豆等很容易被哄抬价格,从而引发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
钱在供应端过热,可以拉动生产,但转移到消费端过热,就极容易引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所以控能耗,不仅仅是碳中和的要求,背后更是国家的良苦用心!
3.“能耗双控”的考核
今年以来,为实现双碳目标,对“能耗双控”、“两高”管控的考核一直比较严格,考核结果会作为当地领导班子的工作考评依据。
所谓“能耗双控”政策,是指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的相关政策。“两高”项目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分类,“两高”项目的范围是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类别。
8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列为红色的一级预警;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湖北8个省(区)被列为红色的一级预警。
部分地区仍存在“两高”项目盲目扩张、能耗总量不降反升等问题,在前三个季度,过度使用耗能指标。比如2020年疫情因素,各地政府向上告急,争取了不少高能耗项目,如化纤、数据中心等,到今年下半年很多项目悉数投产,导致能耗总量集聚上升,有9个省市竟然双控指标几乎都挂红灯。
步入第四个季度,在距离年终“大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被工信部“点名”的地区陆续采取措施,力求尽快改善能耗问题,避免超出耗能配额。江苏、广东、浙江等化工大省更是重拳出击,对数千家企业采取了停产、停电等措施,让当地企业顿感措手不及。
对传统行业的影响
限产目前成了各地管控能耗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今年以来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外疫情的反复以及大宗商品错综复杂的走势,都让各个行业面临多样的难题,能耗双控带来的限产再度引起震荡。
对于石化产业来说,尽管往年用电高峰也出现过限电的情况,但“开二停五”、“限产90%”、“几千家企业停限产”的情况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长期限电,产能肯定是跟不上需求的,只能进一步减少订单,使得需求端供应量更为紧缩。
对于耗能较高的化工行业而言,如今“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本就货源十分紧缺,叠加能耗双控大力出击将导致高能耗化工品供应减量,以及原材料煤炭、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推动,预计四季度整体化工品价格将继续上涨并冲击高点,企业也将面临涨价和缺货的双重压力,严峻态势仍将持续!
国家的管控
1.大规模的限电减产是否存在“跑偏”现象?
限电对于产业链的影响,无疑将持续传导到更多环节、更多地区,也将倒逼企业进一步提效减排,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在限电减产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刀切、工作跑偏的现象?

前段时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一化工厂工人在网络上求助:鄂尔多斯电业局近期经常停电,甚至一天多次停电,最多的时候一天竟然停电9次。停电致使电石炉停炉,会导致石灰窑因煤气供应不足频繁启停窑,加大点火作业等环节的安全隐患。由于反复停电,有时只能人为操控电石炉。此前有一台电石炉温度不稳定,电石喷溅出来后把机器人烧毁了,如果当时是人为作业,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如果突然停电停炉,低负荷运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内蒙古氯碱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反复停电,电石炉停炉再恢复生产难度大且易形成安全隐患。另外,与电石企业配套的pvc生产工艺属于一级负荷,反复停电可能诱发氯气泄漏事故,而因氯气泄漏事故可能引发的整套生产系统及人身安全事故无法评估。正如上述化工厂工人所言,频繁停电“工作没法干不说,安全也没了保障”。
面对不可避免的新一轮原料震荡、用电缺口以及可能存在的“跑偏”现象,国家也做了一番保供稳价的举措。
2.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开展能源保供稳价督导工作
督导工作以现场督导为主,重点督导有关省区、企业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情况,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情况,有关项目建设投产手续办理情况,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落实情况,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煤炭生产、运输、交易、销售环节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价格机制落实情况。
针对释放先进产能中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工作将深入企业和相关部门,推动落实“放管服”各项要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影响产能释放的突出问题,通过采取并行办理相关手续等措施,努力增加煤炭供应,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
3.国家发改委:东北采暖用煤将100%实行中长期合同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相关省区经济运行部门、面向东北区域主要煤炭生产企业、保供煤矿和东北地区重点发电供热企业,集中补签采暖季煤炭中长期合同,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
此外,为切实保障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能源保供稳价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成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派出督导组,重点督导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项目建设投产手续办理,以及煤炭生产、运输、交易、销售等各环节价格政策执行情况,努力增加煤炭供应,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
4.国家发改委:守牢7天存煤安全底线
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为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煤炭、煤电安全稳定供应,有关部门要求完善燃煤电厂安全存煤制度,降低旺季电厂存煤标准,守牢7天存煤安全底线。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建立电煤保供工作专班,将实行淡旺季差别化存煤制度的电厂纳入重点保障范围,确保牢牢守住电厂7天安全存煤底线。电厂运行过程中电煤库存可用天数低于7天时,立即启动重点保供机制,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将在煤源、运力等方面予以重点协调保障。
这场制造业“地震”难以避免,然而随着泡沫过去,上游会逐步降温,大宗商品也会降价,出口数据会下降是必然的(如果出口数据疯狂飙升才是极度危险的。)这其中的平衡,只有中国这样经济恢复最好的国家,才能做好取舍。欲速则不达,这就是国家对制造业的潜台词,控能耗,不仅仅是碳中和的要求,更是国家保护制造业的良苦用心。‍‍‍‍‍‍‍‍‍‍‍


请您把问题反馈给我们!

热线
网站地图